摘译自Occup Environ Med 2006. 路透社纽约9月21日报道:日本调查者们报告说,出血性中风引发死亡的危险性与在死亡之前两个小时暴露于高浓度的颗粒物质相关联。由于此种危险因素与24小时的颗粒物质浓度无关,他们建议空气质量标准应当基于每小时浓度以及24小时浓度。
来自于京都大学的流行病学家,Shin Yamazaki博士及其同事们收集了从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期间,来自于日本的13个大型城市的关于较大的悬浮颗粒物质(PM7)浓度、周围环境温度以及其它空气污染物质的资料。在那段期间内,17354名年龄在65岁或更大的名居民由于出血性中风而死亡,有46370名居民由于缺血性中风而死亡。
根据他们发表于Occup Environ Med(《职业与环境医学》)在线期刊上的分析报告,与15℃至22℃的中等温度相比,由于缺血性中风而导致死亡的比值比与在较热季节温度高于30℃相关联(OR值1.333)。相比之下,由于大脑出血而导致的死亡在寒冷季节增加(在0℃至8℃时,比值比为1.225)。
然而在较热的季节,PM7的1小时平均浓度大于200 g/m增大了由于出血性中风而导致死亡的危险性(OR = 2.397),这是与PM7 24小时平均浓度无关的关联。
相比较而言,由于缺血性中风而导致的死亡与PM7的1小时浓度并无关联。Yamazaki博士的工作组认为此种差异有可能是由于缺血性中风发作至死亡有更长的时间间隔,或者是吸入的粒子导致血压升高,而这是引起大脑出血的一种危险因素。
另外,他们写到,在此项研究所覆盖的四年时间内,有443个小时中PM7的浓度是超过日本的1小时空气质量标准的,其中的49个小时(11%)是出现在白天,而当时的PM7的24小时平均浓度是在24小时空气质量标准的范围之内。
他们建议,如果不能够做每小时的空气质量测定,制定悬浮颗粒物质的24小时平均浓度的更加严格的标准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