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伤康复医院物理疗法科 刘四文
一 诊断指标
肩关节疼痛病史、体检时撞击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肩峰形态异常、利多卡因试验阳性是诊断肩峰下撞击征的简单有效的诊断指标。
1 肩关节疼痛病史:表现为肩前方慢性钝痛,以上举60-120°或外展时甚。是撞击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肩袖炎症的必然结果。
2 撞击试验:是模拟肩峰下撞击的动作,阳性代表肩峰下组织与肩峰及喙肩韧带有撞击,并造成疼痛,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具体方法为用手向下压迫患侧肩胛骨,并使患肩上举,使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而出现疼痛。
3 X线片显示肩峰形态异常:有人认为肩峰形态和肩峰下骨赘形成是诊断撞击综合征的重要依据,亦有认为肩峰下骨赘不完全与撞击有关。
4 利多卡因试验阳性
二 可能病因
是肩峰下关节由于解剖结构或动力学原因在肩的上举或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可分为“解剖学”和“动力学”两大类,前者指岗上肌出口部因骨或软组织结构异常,造成出口部狭窄而发生的撞击征;后者主要指肩关节稳定性结构破坏或动力装置失衡而导致的肩峰下撞击征。
三 治疗
1 避免发生撞击的位置:肩部另一力学概念是在肩胛面与额状面成向前约30-40°角,在这一平面练习时前后关节囊韧带及肩袖所受到的应力均***小,运动时肱骨头没有旋转,使盂肱关节保持较好的适应性。由于肩峰下空间没有改变,训练中发生撞击综合征的可能性会减少。
2 必要的休息和制动
3 物理因子治疗:冰敷、超短波、超声波等。
4 手法治疗:针对肩袖及相关肌肉止点和痛点进行松解,另外应用关节松动术针对盂肱关节以扩大肩峰下间隙。
5 运动训练:包括牵伸、ROM练习、肌力量训练和肩胛骨控制练习,其中肩袖肌、斜方肌下部钎维及前锯肌等肌群应重点训练,以提高肩-肱节律性及加强肩胛骨和盂肱关节动静态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