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kaiyun官方网页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010-67563322

crrcweb@163.com

健康知识

脑瘫儿的早识别早训练

作者:王有国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家庭保健(武汉)(作者:山东 王有国 主任医师 )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在1.5‰-5‰之间。就是说每生1000个孩子,就会有1-5个可能发生脑性瘫痪。调查发现我国6岁以下儿童中约有脑瘫患儿31万,并且每年还以4.6万的速度递增,以往因康复效果不良,脑瘫贻害终身,全国约有数百万家庭长期背着这卸不掉的包袱。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对脑瘫已经不再是束手无策了。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围产期(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过去,医生普遍认为“脑瘫是脑细胞缺氧性损害引起的,而脑细胞损伤后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脑瘫是不治之症”。因而大多数医生摆手不治;多数家长跟着广告胡乱求医,让坑人的庸医、游医骗了钱,却见不到效果,只好放弃治疗,让孩子遗恨终身;更有甚者,个别父母狠心地遗弃脑瘫儿,酿成悲剧。
怎样早期识别脑瘫儿
脑性瘫痪中的部分患儿,能否早期诊断、及早干预,预后将有所不同。所谓早期诊断是指在生后6个月内,如能在生后3个月内明确诊断,称为超早期诊断。
警惕高危人群 大约70%-80%的脑瘫患者,是由于围产期窒息缺氧,颅内出血等因素引起脑损伤所致,另外感染、溶血、黄疸也可导致脑瘫。凡有难产经过(胎儿过大、胎位不正、产道异常、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宫缩无力等)或需胎头吸引、侧切、产钳等助产的婴儿;剖腹产、早产、低体重儿;疑有产前、产后病毒、细菌感染的婴儿;母亲有精神病,癫痫、结核病及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孕期需药物维持治疗,以及母婴血型不合,有溶血倾向的婴儿等,都是可能出现脑瘫的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不仅妇产医生心里应有数,还要把围产期的情况如实记录在出生病历中,以备后来接诊的儿科医生参考。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属于脑瘫高危观察对象并学会如何观察:
新生儿期 一般脑瘫在新生儿期难以作出诊断,不过认真观察也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吮乳困难无力,觅食反应差,如用奶头触碰婴儿口周,正常孩子会自动寻找奶头,并有力的吸吮,“脑瘫”儿则不能;孩子过于安静或容易被激惹,或无原因不停的啼哭等都值得警惕;严重的痉挛型脑瘫在新生儿期就可表现为伸肌张力增高(正常新生儿屈肌占优势),仰卧位时双下肢伸直,两腿分开(外展)困难,有时背部肌肉紧张,医学上称为角弓反张姿势,即头肩和臀着床,腰背离床拱起:双肘屈曲,两手紧紧握拳。但大多数脑瘫患儿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活动减少,早期识别比较困难。
6个月以内 随着月龄增加,脑瘫患儿从肌张力低下进入肌张力增高,如活动其关节,可感觉有阻抗,不象正常儿那么自然灵活,用足跟触耳达不到;将小儿俯卧托起悬空,脑瘫患儿颈部肌张力低下,头下垂;扶腋下令其直立时,正常儿双下肢呈弯屈状,而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则表现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3-5个月正常儿可自己玩弄双手,脑瘫患儿则不能;正常儿三月俯卧抬头、六月独坐,脑瘫患儿都做不到。
此期患儿更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其手臂插入袖内,换尿布时不易把两腿分开,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等,都提示有脑瘫的可能。
如果家长发现以上现象,就应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
6个月~l岁 几乎所有的脑瘫患儿都应在此年龄段做出诊断。正常儿6-8个月能伸腿独坐,脑瘫患儿因张力高两腿伸直,不能成坐位,强扶成坐位,松手后随即向后倒下;从坐位拉双手成直立位时,膝关节不弯曲,两下肢僵直,双足尖着地;7-8个月以后还不能爬也是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爬行时上肢或下肢不会交替伸屈,哪侧不灵活,表示对侧脑损害较重;蒙面试验,即在仰卧时用手帕蒙其脸,正常儿会很快将手帕扯掉,按住一手,会用另一手扯,分别试验,不会扯的一侧为异常。
由于脑瘫患儿症状轻重不同,时间上有早晚,仅靠家长早期发现,做出诊断还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儿科进行相关检查,尤其是对高危儿,应在出生1个月、3个月、半岁时复查,防患于未然。儿科医生对高危儿连续观察,对脑瘫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脑瘫儿早期康复训练
婴儿出生时脑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生后6个月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形成。脑损伤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有较大的可逆性;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恢复;3岁时神经细胞才基本分化完成,神经纤维至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婴儿的运动发育由上而下,先抬头挺胸,而后可两手取物、坐、爬、站、走,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所以对于未成熟脑神经,给予足够的运动和感觉刺激后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和髓鞘的形成;早期矫治对预防继发性损害(关节挛缩、肢体变形)非常重要。
大动作训练方法
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适宜。
翻身及爬 方法: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助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把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支撑后背保持坐姿 在自己手臂的支撑下坐起,把它喜欢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藉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坐姿,渐渐减少支撑,***后独坐。
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孩子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走 孩子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住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已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跳跃 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对脑瘫儿的训练不是几次、几天就能见成效的,必须持之以恒,长年累月坚持。有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者,还要同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和智力训练。患者脑瘫程度千差万别,病情严重者要到大医院的 神经外科、康复科检查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方法,以便于在家里开展训练。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 相关文章 | 相关咨询 | 相关视频 |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Baidu
map